第二十六章 简与奢 利与弊
李隆基动容的看着裴旻。 威震当代,名垂千古,这样的字眼对于李隆基这样的皇帝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李隆基的骨子里就流着好大喜功的血液,为了好大喜功,甚至干出了自毁长城的事情。 面对裴旻这位自己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李隆基也没有半点隐瞒,直言不讳的道:“若是可能,既要威震当代,又要名垂千古……” 裴旻没有想到李隆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有些傻眼,见李隆基一脸认真的表情,苦笑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陛下英明神武,这道理焉能不懂?” 李隆基干笑道:“静远直说,朕与你说笑而已。” 裴旻背地里吐槽,就那认真的表情,说个毛线的笑。 他定了定神道:“威震当代其实很简单,这历史永远是记着第一的。就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是始皇帝不假,但是真正让天下一统归心的,其实是汉朝。始皇帝以威服天下,但并未做到天下归心。刘邦以恩威并施,兼之文景之德,致使天下归心。但论及一统之功,世人说道的永远是始皇帝,不会是汉高祖,更不是文景二帝。” “终其缘由,便是因为始皇帝,人如其名,是世间第一位皇帝,第一永远属于他。” 李隆基心念秦始皇的赫赫功绩也不由神往,甚至带着几分妄想:想着若自己若身在那个时代会不会成为这个第一? 裴旻道:“古往今来,这封禅都是一等一的大事。迄今为止,真正有资格参与封禅,并且真实行动的皇帝共有始皇帝、汉武帝、汉光武帝还有我大唐高宗皇帝……” 其实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皇帝封禅泰山的,裴旻个人觉得他们都不太够资格,如安帝刘祜、汉章帝刘烜,至于秦二世胡亥的封禅,那就是搞笑。 其实还有一人是够资格的,只是裴旻没说。 开皇十五年,文帝杨坚开坛设祭泰山。 杨坚的开皇之治成果实在惊喜,不过因为是前朝,裴旻选择了保守一些,将他舍去了。 “从排场而言,这几位明主圣君皆对于封禅极为重视。始皇帝为显慎重,特别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后来更是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规模极为庞大。” “汉武帝更是如此,他不但封禅泰山,还广赐牛羊酒布等,又免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他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还在泰山为诸公侯修建官邸,以备他们随驾迎驾封禅泰山之朝宿……前后八次,为国家增添了不少负担。但于当时而言,却是轰动一时的景象。” “至于光武帝,论及功绩,光武帝并不逊于另外一个武帝,武勋或许差些,可文治更胜一筹无疑。只是他的封禅,却寂寂无闻,反而受到诟病。为何?实是他的封禅,既不像始皇帝那般威风,又不像武帝那般有场面,自然反响平平无奇。” 李隆基听了不住点头,也确实如此。 汉光武帝的光武中兴,确实值得称道,但是他的封禅效果,实不如不封。 裴旻说道这里,带着几分兴奋的道:“但论及封禅之最,还是我朝高宗时期。高宗皇帝封禅队伍十分庞大,不但是朝中文武参加,还命令各地的都督、刺史聚集泰山,天下诸州,明扬才彦,或销声幽薮,或藏器下僚,并随岳牧举送。” “还不只如此,高宗陛下的文武仪仗,百里不绝,人流漫山遍野。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各属国的使者三十余人也一并随同,牛羊驼马多的把路也给堵了,空前壮观。甚至于封禅用的水火都与众不同。火取之于日,水取于月,皆非凡人所用。” “如今想起来,都忍不住令人神往!”裴旻说着还一脸的向往。 李隆基脸色有些难看了,裴旻刚刚以汉武帝、汉光武帝为例。 现在又说道了唐高宗,唐高宗的排场,那可比汉武帝要盛大的多。 汉光武帝借鉴汉武帝给贬斥的一文不值,自己要是借鉴高宗,是重蹈覆辙,还是? 这未来的事情,李隆基当真不好预测。 裴旻见李隆基脸色越来越沉,忙道:“所以陛下想要威震当代,您的排场声势,必需要超过高宗,不然难免会有人用来与高宗相比。” 李隆基半响才道:“要盖过先祖,谈何容易!” 这些天他也研究过封禅文化,深知唐高宗的封禅声势之大,想要效仿,只能是鼻子了插大葱这一个结果。 唐高宗封禅的时间是在麟德二年,那时是高宗朝最强大的时候。 高宗以高祖、太宗两朝打下的根基,才有如此声势。 而今他即位不过十二年,真正掌权也不过十载,怎么比经过贞观、永徽两大治世发展后的高宗朝? 裴旻道:“这个道理臣也深知,只是若不将排场声势超过高宗朝,陛下此次封禅,想要威震当代却不容易。毕竟麟德二年至今不过六十载。别的不说,两京泰山山脚那些头发花白的长者,皆会对自己的子孙说。此次封禅,远不及高宗矣。” 唐高宗在这个时代的评价极高,后世的电视艺术,为了推崇武则天这个第一女皇,特地弱化了李治的能力,将他说成一个软弱的皇帝,一个依靠老婆成器的皇帝。 实际上李治是一个给低估很多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掀不起半点的风浪。 电视里武则天斗长孙无忌,斗王皇后、萧淑妃,厉害无匹…… 事实是唐高宗利用武则天扳倒独揽朝政的三朝元老长孙无忌,自己掌握实权。而不是武则天自己凭借才智斗倒了老狐狸长孙无忌。 王皇后、萧淑妃,真是败给武则天的到是事实。 但是李治朝,李治才是唯一的主宰者。 李治保王方翼,王方翼就官运亨通。 武则天对于这个情敌的弟弟恨的咬牙切齿,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武则天最看中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三人,李治举手投足就收拾了他们,贬的贬,死的死,武则天也无能为力,连为他们辩解的资格也没有,改变不了一切。 武则天是欺负她庸弱无能的儿子李显上位的,根本就不是李治。 她非但奈何不得李治,反而是李治将她制的服服帖帖。 也只有最后几年,李治患了严重的风眩症,眼睛看不见东西,武则天成了李治的眼睛,这才从李治这里,掌握了一点主动。 事实也可以看得出来,李治掌权的时候,大唐是什么样子:四夷臣服,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征服西域,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而武则天继位之后呢? 西域丢了,虽然最后夺回,但依旧给吐蕃打的哭爹喊娘。 东北丢了,让原始状态的契丹,灭了三十万大军,在丢掉了辽东,辽西。这东北的安东都护府从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一直跑到了河北,渤海建国,契丹崛起。辽西辽东直到李隆基时期,才收复回来。 至于北边,给太宗、高宗反复虐的突厥,在武则天手上光荣复国,甚至以亲王嫁夷狄,受从古未有的耻辱,结果仍然是武延秀被扣,突厥大规模入侵。 唐朝在李治手上,威风八面,也只有吐蕃,这一个对手。 而到了武则天手上,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不到五十年的前后,史书上记载的大败就损兵近百万,煌煌大唐的基业几乎被武则天败了一半。 说武则天比李治强的,纯属眼瞎。 武则天值得称道的唯有文治尚可,但是李治的永徽之治,哪里逊色半点? 在裴旻眼中,武则天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士族之患。 她能力神话只是因为她是中国的第一女皇。抛去女人的身份加分,仅以一皇帝的文治武功评价,武则天与历史上的明君相比起来当真称不上多厉害。 不过李治固然不弱,反而极强,但跟他的父亲李世民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李隆基的目标向来就是太宗皇帝李世民,而不是逊色一些的高宗李治。 这让人说不如李治,李隆基哪里接受的了,一脸的郁郁。 李隆基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言了,他还是开元明君,对于自己的经济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此刻的经济是不允许举办超过高宗李治那样盛大排场的封禅仪式,强打着精神道:“名垂千古又怎么说?” 裴旻伸出了一个指头,笑道:“一字约‘简’,陛下体恤民生,不愿扰民,不愿增添百姓负担。排场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用最简陋最庄严的态度,完成此次封禅。此举传开,陛下爱民为民之举,必将受世人称颂,为百姓爱戴。哪怕千年之后,又有如陛下这般的明君圣主出现,他们意图封禅。若是讲究奢侈排场,世人必将以陛下为榜样,来个鲜明对比。” “但若他选择以简为上,也不过是拾陛下牙慧,世人将会说他有陛下之风。如此岂不是名垂千古,永为世人谨记?” 李隆基听到这里,哪里还听不出裴旻的用意何在? 只是他的做法弯弯绕绕,绕了老大一个圈而已。 当然效果显著! 这一番弯弯绕绕,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李隆基听惯了大道理,他想听的只是一个利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