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第929章 张居正有点方了

第929章 张居正有点方了

    高拱虽然和晋党有相当程度的合作,但是遇到了真正的问题,他是不会含糊的。京营担负着一百多万人口,数千名官吏,还有无数皇室贵胄的安全。

    缺额竟然高达三分之二!

    这是拿皇帝的命,那百官的命,拿京城的安危开玩笑!是彻头彻尾的犯罪!

    整顿京营,势在必行。

    这一次从上到下,态度完全一致,隆庆鼎力支持,高拱和张居正查人头,查贪墨,查物资,忙得不可开交。

    司礼监那边也没闲着,东厂、锦衣卫、御马监,纷纷派出得力干将,严查当天袭击苏太监的凶手,顺藤摸瓜,一口气抓了上百人。至于跑到兵部去闹事的那些人,也都被赶回了军营,圈禁起来。

    成国公朱希忠把大门紧闭,任何客人都不见,人品那些昔日的老兄弟疯狂咒骂,就是不给他们出头。

    到了这个地步,京营就成了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吗?

    当然不是!

    只有这么点本事,早就有人收拾京营了,还至于留到现在。

    从清查京营开始,京城的治安就乱了,无数的闲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抢夺商铺,打伤小贩,甚至有人跑到兵部衙门放火。

    大白天的抢匪横行,小偷遍地,还弄了一大帮老弱妇孺,跑到街上痛哭,看到了御史言官的马车,就给拦下来,大声喊冤,谁要是敢不答应,他们就追着屁股痛骂,拿臭鸡子扔他们。

    好好的京城,弄得给鬼蜮似的,老百姓不厌其烦,甚至有商贩抱团自保,结果这下子好了,原本一伙人欺负一两个,现在变成两伙人械斗。

    最发愁的就是顺天府衙门,每天都要抓捕上百人,多的时候甚至两三百,根本来不及审讯,只能都塞到大狱里面。

    很快监狱也装满了,闹事的有增无减,顺天府撑不住,锦衣卫那边也告急了。

    京城大乱,内阁再也不能无视下去。

    唐毅召集几位阁老,一同商量对策。

    高拱的态度依旧强硬,这位或许不知道妥协是什么意思。

    “眼下的一连串乱象,恰恰证明,京营必须整顿,三大营不但不能保护京城安全,还成了一颗要命的毒瘤。对他们绝对不能手下留情,我提议要解散神枢和五军两大营,从九边选拔健儿,招募良家子弟,重建京营,坚决要把兵油子踢出去!”

    张居正紧随其后,也说道:“以往我们都以为京营只是有一些害群之马,现在看起来,完全错了,他们之中根本找不到几匹好马,统统都是祸害!百十年来,碌碌无为,几代人父子传承,这些人拿不了刀枪,只能提着鸟笼子,到处喝茶听戏,寻衅滋事,实在是想象不到,朝廷竟然养了这么多的废物饭桶。”

    其他几位阁老也是被京营的情况给震撼了,陈以勤思量许久,说道:“高阁老,张阁老,整顿京营,我是支持的,可是他们这么闹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我可听说了,昨天广济仓那边,给百官发放俸禄,就有人在半路上抢走了官吏的粮饷,他们简直成了一群土匪!”

    这事赵贞吉深有体会,刚刚葛守礼就跑来找到了他,满肚子牢骚,这个抱怨啊!

    科道正在整顿之中,原来一大批徐党成员被贬官,调上来许多官声极好,能力不错的官吏,大家伙听说科道有了调查权,纷纷喜出望外,要大干一场。

    结果就出了这么档子事,他们去领粮饷,半路途中,好些言官就被京营的痞子给抢了。

    晚上一家大小都饿了肚子,是可忍孰不可忍,言官们纷纷要求,调动人马进京,把京营的这帮人统统抓起来,赶出京城。他们也要派人,介入调查,要把历年的账目,都查清楚。

    两边互不相让,已经较上了劲儿,看起来不弄得鱼死网破,就没个善了。

    赵贞吉思量着说道:“京营的问题由来已久,几万名士兵,加上家眷,还有将领,差不多会影响到二十万人上下,顶得上京城十分之一的人口。不是一句裁撤就可以的,没了粮饷,他们就过不下去日子,就要闹事,从外面调兵,杀一个血流成河,可是别忘了,这些京营的人几代生活在京城,已经盘根错节,到处都是亲戚,他们往京城一藏,如何分辨的出来?难道要京城生灵涂炭吗?”

    这一次老赵抓到了命门所在,京营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坯胎,不能裁,又不堪用,怎么都不是。

    在场都是才智之士,一时间竟然也没有了主意。

    沉默好一会儿,张居正抬起头,毅然说道:“我看裁一定要裁,只是要给予一些补贴,让他们不至于闹事。”

    思路不错,一下子大家都来了精神,只是要补偿多少,谈到了钱,一个个都发愁了。

    眼下执行的还是徐阶在年初做的预算,各种支出早就定好了,户部现在拿不出一两银子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经过张守直初步核算,光是拖欠大户票号的就有一千二百多万两银子,就算人家愿意借,朝廷都未必还得起利息。

    事情又僵住了,商量来,商量去,陈以勤苦着脸道:“诸位,要不咱们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吧!”

    高胡子和张居正都不甘心,却也尝到了一文钱憋到英雄汉的窘迫。

    “清丈田亩,推行新法,势在必行!”

    张居正没有再提合并征银,只说了清丈田亩,这个争议相对小,但是执行却极为困难的事情。

    他随口一句抱怨,无心之举,唐毅突然沉着脸说道:“张阁老,财政改革迟迟没有拿出方略,我看这样,就由张阁老领衔,清丈田亩一项,折银收粮一项,还有——把地方税收要拿回户部,由户部统一编制预算支出,包括宗藩禄米,一律如此!”

    话不多,却仿佛一个惊雷,在大家伙的头顶炸开,不少人都晕晕乎乎的,包括胆大包天的高拱和张居正,都没想到唐毅敢这么干,真是太疯癫了!

    很多人都以明朝的税收极少,甚至不如宋代的十分之一,来嘲笑明代落后,这话也对,也不对!

    实际上明代税收总额并不比宋代少,甚至考虑税率的问题,明代的经济要比宋代还发达,尤其是开关之后,贸易顺差,财富涌入,这是宋代无法比拟的优势。

    那为何明代总是被财政问题困扰着呢?

    毛病还出在明代的税收上面,明代税收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留存,一个是起运。

    留存很简单,就是地方留下自用的部分,这个比例在三成左右,用来支付地方的行政费用,修桥补路,新建学堂等等……剩下的七成要上缴,这个比例其实还算合理。

    起运这块就复杂了。

    按常理说,起运就是要运到京城,交给户部统一分配,这不就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吗?

    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朱元璋当初规划财政分配的时候,认为运到京城,再统一分派,经过了太多的官吏,难免层层扒皮,脱裤子放屁,为了简省方便,起运的这部分税收要先满足地方军镇驻兵的消耗,其次还要供应宗室的禄米,杂七杂八扣除完毕了。

    最后剩下的一小部分,才会运送到京城。

    经过近两百年的繁衍,老朱家的子孙越来越多,地方留存的粮食还不够给宗室的,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故此每一次征收赋税,就是地方和户部的一场斗智斗勇,双方手段齐出,人脑袋都能打出狗脑袋。

    唐毅深知明朝财政的积弊所在,国初休养生息的时候,财权下放,简化行政程序,对老百姓是有利的。

    可是经过两百年的时间,大明朝已经和当初完全不同,面临的挑战多种多样,急需集中财政,解决几件大问题,而不是把宝贵的财赋浪费在地方的琐事和宗藩的禄米的上面,那样简直是犯罪!

    “张阁老,我希望你研拟出一份方略,凡是从地方起运的粮食,统统交由户部支配,不论是地方的人马,还是宗室的禄米,一概纳入户部名下处置。你上一次提到了考成法,我认为这是很不错的建议,地方官吏要严管,财政要大改,回头你和高阁老,还有赵阁老商量一下,集中户部,吏部,都察院,三方合力,把财政的问题从根子上解决了!”

    唐毅充满了殷切的希望,“张阁老,财政关乎大明生死,至关重要,非大魄力,大决心,大毅力,无法完成,我希望你有勇气担下来,只要拿出可行方略,内阁必须鼎力支持,强力落实,一切有关财政的大事,都由张阁老全权负责。”

    张居正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饶是他定力过人,也被吓了一跳。

    这是内阁第四位独当一面的阁老了,基本上也是最后一位,高拱负责吏治,赵贞吉负责监察,唐汝楫负责军制,至于重中之重的财政,张居正一直以为唐毅会自己拿在手里,毕竟他是公认的理财高手。

    可万万想不到,唐毅竟然会扔给自己,不但给了财政改革的大权,还把考成法抛了出来。

    有这两项,张居正一直渴望的改革就可以真正落实下去。他费尽心机,要夺取首辅的位置,想要做的也无非是这两件事。

    竟然轻轻松松,就落到了自己手里,不是做梦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