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初战告捷
亲大爷倒也没光聊天不干活,驳船上的八台采集器功率比无人机大的多,从内至外围着工业舰转圈,像吸尘器一样把气态云团吸入船体,再像小狗似的边走便溺,把废料全变成液态排出。 努埃尔的工作更简单,工业舰体型大且笨重,没有装备采集器,但是有六台牵引光束发生器。他就用这六束白光收集无人机抛出的固体材料块放入货舱,时不时再进行一次抽检,确保采集品质。 九天之后,两艘画着老鼠徽记的飞船如约回到了阿方索空间站的货船平台,五短身材尖嘴猴腮的安哈卡早早就等在这里,虽然从脸上看不出什么,那两只紧握在一起的手却出卖了他。 他倒不怕那位李船长长带着努埃尔把工业舰卷跑,飞船是用努埃尔的名义租用的,而且租的时候有区域限制,根本出不了阿方索星系的星门。 怕的是这两位克隆飞行员完不成事先约定好的采集量,为了获得更高收购价,他是和大采购商定了收购合约的,明明白白规定了交货期限和交货数量。 如果完不成,矿队不仅拿不到高于市场的收购价,还需要赔偿大采购商的损失。这笔钱肯定不能只让李船长和努埃尔掏,做为矿队的一员他也有份。 之所以这么草率,都怪那一船丝胶溶质和高纯度神经增效剂,自己给镇住了,忘了考虑这方面的细节,等两艘飞船一走,冷静下来之后才意识到有些冒进。 气云采集又不是今天才开始尝试的新技术,这里干过的矿工没一万也有八千,大概的采集量稍微算算就有准谱儿。就算克隆飞行员的能力可以以一当十,但努埃尔那个状态真不能算一个,半个都够呛。 光靠李船长一个人……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不靠谱的可能性更大。 “船长、船长,这次收获怎么样?”见面之后第一句就暴露了他的心情,忐忑里夹杂着期盼、希望中掺和着失望。 “自己看,赶紧找人出货,顺便帮我看看这些设备的价格。如果货款够的话就帮我采购一套,要是不够就先等等,什么时候凑够了一起买。” 安哈卡的眼神洪涛已经看了几辈子,不用问也知道他是咋想的,索性就不问了。但有件事儿必须问,自己想采购一套行星采集设备,这种设备价格比较高还是配套出售的,专业性也挺强的,就算安哈卡也不一定弄的明白。不明白没事儿,他可以去找明白人,比自己四处瞎问容易的多也靠谱的多。 “我的神啊,工业舰都快装满啦……这、这是行星采集设备,李船长,您要它做什么用?”安哈卡当然是先去关注两艘飞船的货舱装载量,一边看一边揉眼睛,真眼都快揉瞎了才相信了实事。随身主脑通常而言不会说谎,说了也没用,一卸货就全露馅了,图啥啊。 眼看一笔销售分成已经板上钉钉,之后每隔九天就会再有一笔,这心情啊,就像刚用完高纯度神经增效剂一样。可惜李船长只对克隆飞行员大方,小瓶子里那些红的妖艳的液体只让自己尝了一次,剩下的全要给努埃尔留着。 但好心情只维持了屁大会儿功夫,马上就因为一份采购清单烟消云散了。这份清单里的设备他认识,虽然具体价格不太清楚,阿方索空间站里好像也没人卖这玩意,但是干啥用的知道。 行星开发! 啥意思呢?特别简单,根本不是啥高科技,自打新伊甸人有了文字记录,行星开发就是唯一的资源。 种菜、种地、放牧、挖煤、采矿都算行星开发,随着科技发展,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非金属原料开采、地幔热能利用等等一切也是行星开发。 到了星际殖民时代,人类可以开着飞船到小行星带、气态云团里采集更多资源,但针对的都是无法从行星上获得的稀有资源,大部分基础资源依旧要从行星上获得。 洪涛从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起就跟着努埃尔在探索飞船和空间站里生活,即便去过努埃尔在行星表面的家,也是从轨道站直达地下城,根本了解不到行星开发的情况。 那时候他一直以为新伊甸人平时都在太空里飞来飞去,根本意识不到行星开发的重要性,直到遇到克莱尔之后,才从她那里听到了些许实情。 大部分新伊甸人也是生活在行星表面,从事着种植、采集、熔炼、制造之类的工作。除了养殖厂、制造厂、熔炼厂、采矿厂比地球时代更适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外,本质上和地球人也没啥区别。 也不是没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可供选择的行星太多了。每个星系少则几颗、多达几十颗,上千个星系里有几千颗大大小小的行星。只要想找,几乎就没有一点利用价值没有的,哪怕是气态行星、冰体行星,照样可以采集到人类需要的资源。 但这么一来就出现个大问题,虽然新伊甸人的科技已经比地球人先进了好多倍,有些行星依旧无法长期居住工作。可越是不适合人类生活的行星,资源方面往往越富有。眼看着有拿不到,肯定不符合人类的本性,于是行星开发设备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一种类似无人机的智能设备,只是个头有点大,功能完全体和小型空间站差不多,简化版的也比一艘太空战列舰壮。 它是由主控模块、采集模块、粗炼模块、精炼模块、能源模块、通讯模块、发射模块、存储模块、防御模块之类的功能模块组成,使用者可以根据行星表面的不同情况自由搭配,既可以从采集到精炼样样全能,又可以小本经营灵活机动。 洪涛第一次见到这种设备还是在吉它贸易空间站,咨询过克莱尔和桑格尔之后,立刻就觉得这是一种很适合自己的工作。 首先它不像飞船一样非得学这学那才能操控,设备都是自动的,哪怕没注入过基础记忆模板的人也能使用。有故障联系厂家,人家都不带修的,哪儿坏了就换哪儿,终身质保! 其次它是全自动的,只需根据设备检测到的资源地点和含量做些简单的设定,主控模块就会派出智能机器人进行采集。 采集回来的原料经过粗炼、精炼,最终成品被送上磁力轨道直接发射到行星轨道的指定标点,再由工业舰回收,运到贸易空间站出售。 最后它的产品价格波动很小,销路也一直不错,越是基础原材料需求量就越大。别看一说空间站、宇宙飞船就得提什么类银超合金、光彩合金、凝胶复合物、纤维复合物。那些新材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从基础原料慢慢发展而来,其中添加的稀有矿物占比不高,更多的还是普通金属和非金属。 所以说只要新伊甸人还在不断探索新星系、建造空间站、空间工厂、宇宙飞船,行星资源就永远不会过时,还会随着开发速度越来越重要。 说白了吧,就是不愁卖。这玩意最符合洪涛的性格,采集不用管、销售不愁卖,哪怕利润不太高,但胜在安稳,细水长流嘛。 本来这条生路是洪涛留给自己的,但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原来的自己用新伊甸人标准衡量那就是胸无点墨、才疏学浅、酒囊饭袋的代名词,别看懂点上古语言啥的,离开克莱尔怕是一个月都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