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只选对的在线阅读 - 第377章 轮也轮到我了吧?

第377章 轮也轮到我了吧?

    想到这里,沈锋摇摇头,拿起另一份调研报告,这才是重点。

    19年末国内信用卡持卡人约3.5亿,同期央行有信贷记录人数约5.5亿,未被信用卡覆盖的2亿缺口正在被花呗、任性付、白条等代表性消费贷产品填补。

    这两年电商系消费金融产品相继推出免息功能,为购物消费赋能。既让申请不到信用卡的人享受到30天免息的服务,又通过6期免息、12期免息、24期免息等大促羊毛,俘获大批持卡人。

    各种花呗们与信用卡客群互补、场景互补,相安无事。但同任何商业故事的演变逻辑一样,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总会让双方相遇、重叠,直至短兵相接……

    银行vs互联网巨头,

    一触即发!

    就这么一下一上中,双方客群越来越重叠。

    以前信用卡是全场景支付工具,而电商系分期产品仅局限于电商生态内。但随着支付宝、苏宁支付等支付工具的破圈,电商系分期产品已经突破使用场景的桎梏。

    比如人家花呗,除依托支付宝外,还可通过分期插件和api插件独立接入各种消费场景。从展示优先级、促销优惠补贴上看,貌似比信用卡给力?

    最让自己感觉神来之笔的还是:《关于信用卡还款服务规则的公告》,竟然直接对信用卡还款征收手续费!

    既能降低,又能夯实资金闭环,鼓励用户用其他平台中的钱去还信用卡,支付宝的钱还留在支付宝内。

    但最厉害的杀招却是:间接瓦解用户的信用卡支付习惯!

    因为90%的90后使用花呗消费,并非是没钱,而是想利用免息期省钱。

    一笔1000的订单,余额宝里的资金付得起,但选择用花呗免息支付,30天后还款,期间这笔钱躺在余额宝中赚利息,生息2.47元。

    看似2.47元是蚊子腿,但90后消费特点一贯是30元的奶茶说买就买,5块钱的运费坚决抵制!

    理财利息虽少,他们是在乎的。

    如果还信用卡收手续费,为节约手续费,干脆只用花呗好了。

    很多人会说:银行app、云闪付app,都可以免费还款啊。

    问题是90后的零钱存在余额宝中,通过银行app还款,先要把钱提现至银行卡,提现也是要手续费的。

    信用卡还款收费,用户抱怨连连,看似支付巨头给银行app卖了个破绽,实则在重塑用户免息支付习惯上,打出漂亮的一击。

    看似绵弱,却影响深远。

    厉害啊!

    沈锋叹口气,金融在自己看来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星火燎原!

    经历过消费金融风口的洗礼,借款人变得愈发理性。高息贷款成为最大的恶,5.5亿借款人全面涌向中低息贷款产品,利息空间收窄,同质化加剧,竞争空前激烈。

    突出表现就是新客获取越来越难,头部平台不约而同强化存量用户运营,追求复借率。

    看看360金融,今年第一季度复借率已升至84.9%,几乎变成缺乏新鲜血液注入的封闭系统。

    越倚重存量用户,就越倚重用户运营。

    妥妥的恶性循环。

    当然巨头也不傻,各种自救各种推新功能,什么分期商城成为标配,个别机构还持续投入,如邮储食堂,打出“补贴、折扣”牌,大力扶持自营购物场景……

    降息提额成为标配,复借享利率折扣、分期可快速提额,个别机构还不遗余力为用户创造提额机会,如支付宝,可冻结余额宝为花呗提额……

    自建场景不遗余力,招行app,饭票、影票两大场景外,内容社区也做得有声有色……

    试水付费会员制,类似电商平台的付费会员,借款人可轻松赚回会员费,前提是多复借、保持粘性……

    遗憾的是很多类信用卡产品,虽然挂靠支付工具,却没有提供免息期,依旧是付息消费模式,在体验上还不能与信用卡硬碰硬竞争。

    只有两大巨头有底气跟银行死磕。

    不对,

    人家老马小马本身就是有资格开银行的人!

    平心而论,很多人不只一次建议把百万赢家往金融上做,尤其是推出所谓的助学贷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提供借钱服务,但……

    都被自己拒绝。

    资金是一个问题,最大风险还是来自政策监管,天雷这个东西可不是闹的玩的。

    百万赢家市值马上破五百亿美元,稳住不作死,短则三年妥妥破千亿,为什么要冒险?

    更何况手里还有奢时光和潮人两大王牌,上市蓄势待发,这个时候稳定才是硬道理。

    如今站在一个高度,很多问题看的更加深刻,巨头之战无处不在。

    强如阿里腾讯也不敢掉以轻心,拼命砸钱入股,每天烧钱下沉,生怕一个不留神又蹦出来一个拼多多。

    真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尤其是那些缺乏场景的消费贷巨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激活存量用户,在已推出的类信用卡产品中附加免息功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星火燎原,消费贷巨头围猎信用卡的大幕,已经开启。

    可银行大老爷们似乎还未意识到竞争的到来,居然在忙着战略收缩?

    背后的原因一是对不良率的警惕,谁让老赖越来越专业。

    二是夯实存量用户,高速增长期,好瓜坏果都捡到筐里,追求的是规模。

    基础夯实期,要把烂果子挑出去,追求的是质量。

    市场永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银行在撤退,人家互金拼命往前冲。

    在双方眼里,你笑我是铁憨憨,做了接盘侠。我笑你太保守,把市场拱手相让。

    一个着眼风险,一个着眼发展,双方都有坚实的理由,但相背而行,总有一方在犯错误。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别人看不穿!

    在一次又一次的温暖升级下,江湖公认的四大神卡相继走下神坛:权益缩水,门槛提升,持有体验越来越差。

    不着急,等银行意识到互金巨头的竞争,肯定还要加大投入,那些神卡还有机会再次神气起来。

    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重做一次。零钱理财做到了,消费贷款做到了,接下来,该轮到信用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