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一路绝尘在线阅读 - 1822.拐稀烂哒

1822.拐稀烂哒

    1822.拐稀烂哒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个即便是长成了大男人、可郑河的那些人却依然愿意叫他嫩伢子的**就在每一个郑河人的眼里晃悠。

    在郑河老街上,每天早晨可以看见炊烟依然,一缕缕的缓缓上升,在早晨的晨光里散发着苞谷杆、竹子和燃烧的松香味混合在空气中,随着沅江飘来的晨风扩散到老街的家家户户,那种近乎原始的味道好闻极了。老街上似乎只有一个早点铺,早早的就有了些煎炸烘烤的油烟味,老板做馒头花卷、炸油饼油条,老板娘下面条和米粉,刚刚扫完地的王大年自然地免不了会受到那种混合的香味的**,一头扎进去一饱口福。

    说起武陵小吃的翘楚,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大名鼎鼎的武陵米粉。滑嫩的米粉,鲜美的底汤,加上秘制的浇头(当地人又称盖码),配上卤豆干、酸豆角等,绝对称得上一绝。据说,1874年,云南临安(现建水县)回民马如*进京觐见,奉旨调湖南提督驻守武陵,他与众士卒落籍武陵的同时引进云南过桥米线制作技艺,自成一体。

    据清朝同治《武陵县志》和《武陵地区商业志》记载:自清朝以来,武陵境内的米粉坊日多,自组成一业,同议章程,"敬雷祖公"。而到了民国初年,武陵人吃牛肉米粉已成为习惯。作为原料的早籼米经过十几小时水浸,打浆,加热定型特殊工艺制成洁白、混圆、细长且有**的粉条。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是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也暗喻吃食米粉,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是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不过,王大年在郑河还是喜欢在早点铺吃米粉,人家是专业的,加上油码多样,自然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当地的年轻人自然会认识这个在郑河大名鼎鼎、即便是已经是三十多岁、可那些中老年人还是叫他嫩伢子的高大汉子,发现那个英俊的大男人呼呼啦啦的将一大碗牛肉米粉吃得**,在桌上拉一截卫生纸擦擦满是油光水滑的大**,给老板递上一支金芙蓉,和老板娘打一招呼就扬长而去,根本没付钱,就不禁好奇的会发出疑问。

    "知道人家十八年前是干什么的吗?沅江小*!"老板虽然忙得手脚不停,却也会不忘嘴里回答:"知道人家十八年后回来是干什么的吗?老**第一天就给他封了个治保主任,自然就是郑河第一保镖!人家吃一碗米粉算得了什么?"

    有人还是不服气:"现在是商品社会,这就叫吃拿卡要!"

    "十八年前就是商品社会了,也是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了!"老板不厌其烦的解释着:"望江楼的名声有多大不用我说吧?嫩伢子做菜的手艺也一定都尝过吧?可无论是谁和嫩伢子打商量借望江楼做早点生意统统被拒绝!知道嫩伢子怎么说吗?说平常的时候人不多,赶场也就那么几天,所以老街上只能有我这一家早点铺!"

    有**孩子也在抬头问:"他不就是望江楼一伙计吗,能说话管用吗?"

    "知不知道豆腐西施十八年前就是人家嫩伢子的人了,他说话不管用谁说话管用?"这回是老板娘在*话:"哪怕嫩伢子离开了十八年,郑河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可是无论是老街还是新街,除了我们这家店,还有第二家吗?你说嫩伢子说话算不算话?"

    也许,有些事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才更有分量。

    悠悠老街也有着自己的沧桑热闹,那就是沿着沅江一带还依然保存下来的逢五逢十赶场的习俗。到了轮到郑河的那一天,来自各地的摊位就设在沿街木屋的门前,从吃的到用的、从看的到听的可谓是应有尽有,加上那些本地的商铺里的商品,除了大宗商品,也算是琳琅满目了。走在那些从十里八乡来赶场的熙熙攘攘人群里,可以发现有不少人彼此熟识,擦肩而过的时候都会点头示意,笑一笑就各忙各的,有些嘈杂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要是在赶集的人群中出现所有的目光瞄向同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去掏自己的手机,差不多可以肯定的,一定是那个号称潇湘电视一姐的翦南维陪着望江楼的女老板马君如上街买菜来了。两个绝色女子联袂而出,一个圆润**、一个婷婷玉立;一个高贵典雅,端庄之中不失丝丝**,一个身段窈窕,自然平添了一份淡雅之气;一个面带**,自有迷人之处,一个美得不食人间烟火,自然美得到了极致。就肯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只是那些拿手机拍照的、用自己目光扫描那两个虽然年龄不同、风格各异的漂亮女人毫无例外的都是到郑河来赶场、看热闹的外乡人,真正的住在郑河老街、包括新街那边的当地人关注的却是跟在那两个女子身后提着一个装满了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的那个有些伙计模样的大男人。那是一个类似于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大卫塑像般的强壮男人,却有着一张很英俊、很帅气的面孔,丰神清秀的五官、漆黑似墨的剑眉、澄澈有如深潭一般幽静邃远的黑眸、直*的鼻梁、有棱有角的嘴唇,还有嘴里叼着的一支烟,眼睛被烟雾熏得眯缝着,就有了些老实和沉着后面的力量和果断,温文尔雅中又透着三分的邪气。

    有人在和他打招呼:"嫩伢子,怎么现在还是伙计、跟着女老板上街买菜呢?不是听说你现在成了望江楼的老板了吗?"

    "那都是嚓麻纱是不(武陵话:找事是不是)?"王大年给那个人递过去一支烟:"就是一名义上的,没有财权、钱不在自己手里,那不过就是好杀和(武陵话:好有面子)!其实就是给我一个采购部长的头衔,还不是人家豆腐西施上街买菜时跟在后面提篮子下苦力的一个伙计!老板不过就是个吊样子(武陵话:**)"!"

    听到的人都在笑。

    又有人在追问道:"今天怎么来了两个女老板?"

    "怎么样?小阿头灵醒(武陵话:清楚、漂亮、牢靠等含义)吧?可也是一个惹不起的邪噍(武陵话:指办事喜欢违背常理、常情、拧着干的人)!"王大年回答得很快:"除了老老实实做事,多说几句话,就会被骂好厌台(武陵话:好厌烦)!"

    "好厌台!"同样一句话,从那个电视一姐翦南维的口里出来就又是一番滋味:"他这个水老馆(武陵话:混混)贱(武陵话:淘气,令人讨厌)得很!光是一张**,讨马匹卵闲(武陵话:很讨厌)的!再敢胡说八道,一鹅浪古(武陵话:鹅卵石)拽(武陵话:丢、扔、掷、打的意思)死你!"

    "听见没有?拐稀烂哒(武陵话:闯祸了)!"嫩伢子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对大家笑笑:"要不是亲耳听见,打死也不敢相信,像小阿头这样乖致(武陵话:漂亮极了)的电视一姐,用武陵话骂起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大家都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