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扯动缰绳
长公主与自己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侄孙,一直从酉时聊到了亥时。 亥时初,齐师道夫妇俩,才从院子里离开,李玄通很热情的一路相送,准备把他们送到大门口。 送到门口之后,丹阳大长公主便回头,对着李玄通语气温柔的说道:“好了孩子,已经很晚了,快回去睡觉罢。” 李玄通坚持要送他们出去,长公主便略微加重了语气:“你认我们是长辈,便乖乖听话。” 李玄通这才点头,对着两个长辈作揖行礼之后,扭头回去睡觉去了。 等他回去关上院门之后,一身黑衣的越王殿下,拢着袖子,在夜色里踱步走来。 林某人面带微笑,轻声问道:“二位,聊的可还好?” 长公主看了看林昭,声音平静:“三郎,这孩子说,他是你相识十年的好友。” “而你先前说,你是最近才找到的他。” “这二者并不矛盾。” 林昭轻声道:“我先前认识他,只当他是长安城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道士,并不知道他的身世来历。” “知道前些日子,我才知晓了他的身份。” 长公主看了身后一言不发的丈夫一眼,然后重新看向林昭,缓缓说道:“这孩子,必须要真的是我们李家人才行。” 林昭面露笑容。 “姨娘的意思是,只要他是李家人,便可以做皇帝?” 长公主又沉默了。 这种事情,她不好做主,于是她下意识的又看了看齐师道。 齐大将军伸手拉着自家夫人的手,轻声道:“这件事是天家的事情,便由夫人来做主,你说什么为夫都认。” “好。” 长公主咬了咬牙。 她看向林昭,开口道:“只要你们确认,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人…” “他便可以做皇帝。” 说到这里,长公主盯着林昭,说道:“只是三郎先前应下的事情,可不能说话不算数。” 她说的事情,是林昭答应离开长安的事情。 林三郎微微一笑,看向齐师道:“这件事,师叔认同否?” “我说了。” 齐大将军缓缓说道:“夫人同意,便是我同意。” “那好。” 林昭沉声道:“这件事便这么定了,咱们两家联手,把他扶上帝位,事后平卢军与朔方军都离开长安,还政于朝。” 说到这里,林昭伸出手掌。 齐师道上前,也伸出手掌。 两位节度使,在月色之下三次击掌,定下了约定。 击掌为誓之后,林昭亲自把齐师道夫妇,从越王府后门送了出去。 送走了这对夫妇之后,月亮已经爬上了中天,林三郎漫步行走在自家王府里,不知不觉来到了后院。 他走到了李玄通的院子门口,叩响了院门。 “道兄,安睡了否?” 很快,院门便被打开,一身里衣的小道士,把林昭迎了进去。 他脸上依旧带着笑意:“今天高兴,怎么也睡不着觉,正想找你说话呢。” 他有些兴奋的说道:“不曾想,我在长安还有亲戚…” 林昭看着兴奋不已的李玄通,微微摇头,开口问道:“道兄,他们今天问你火药的事情了么?” 李玄通点头:“问了。” “你说了没有?” 小道士摇头:“你不是事先交代过我么,不能再告诉其他人,我便没有说。”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而且他们虽然是我家亲戚,但是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不好跟他们说的。” 林昭点了点头,微笑道:“道兄,这个火药的方子,便是你之后保命的符箓。” “你只要不说,就能够安然无恙,要是说了,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什么意思?” 李玄通挠了挠头,开口道:“有谁要害我?” “现在当然没人害你。” 林昭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对了道兄,明天我的二舅便到长安来了,他是外祖的次子,明天我带你见一见?” 提起郑温,小道士脸上的笑意收敛,点了点头。 “当然是要见一见的,见不到郑公,给他的儿子磕几个头,我心里也能好受一些。” “好。” 林三郎微笑道:“那道兄今日好生安睡,明天我带你去见我舅父。” 说罢,他与李玄通拱手告别。 李玄通也很客气,一路把林昭送到了院门口,才返身回屋安睡。 等他关上了院门,已经走出十几步的越王殿下,回头看了这座小院子一眼,又看了看头上的明月,微微低眉:“此时,一个心性纯良的皇帝,应该能给李周续上几十年的命。” “这是李周皇室的最后一口气。” “假如李周朝廷,连这么个皇帝也容不下。” 越王殿下转头,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那么,也就到日月更新的时候了。” …………………… 第二天一早,林昭便带着郑通去见了李玄通。 见到郑通之后,李玄通二话不说,直接跪在地上,给郑通磕头。 郑大老爷慌忙把李玄通扶了起来,两个人谈起当年郑家家破人亡的事情,都是泪流满面。 不过这一次,郑通并没有提及让李玄通当皇帝的事情。 因为朝廷那边的事情还没有搞定。 等林昭与齐师道,搞定了所有的阻碍,群臣来请小道士登基,而李玄通死活不肯的时候,才是郑通等郑家人出场的时候。 而且郑通已经给郑家人都写了信,此时林昭的三舅郑尧,五舅郑茂,都已经在赶往长安的路上了。 除了李玄通这边的事情之外,到了下午,林昭又亲自出城,去了一趟城郊,去纯阳观见老观主。 只有这老头,能证明李玄通的身份。 而在这个时候,永兴坊的丹阳长公主,也没有闲着。 这位长公主,开始四下与李家的宗室宿老们走动。 毕竟到时候让李玄通认祖归宗,还需要李家宗府的这些管事们来做才行。 就在林昭与齐师道两位节度使忙活的时候,朝堂上的文官们,上到政事堂,下到京城的九品小官,对于皇位空悬的事情,出奇的保持静默。 偶有几个愣头青的年轻御史,向政事堂上书,询问储君的事情,奏书都被政事堂扣了下来,石沉大海。 而皇宫那边的皇后娘娘,也为了储君的事情焦急不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登临帝位,这位国母娘娘甚至亲自离开了后宫,来到了丹阳长公主府,给姑母磕头。 不过丹阳长公主拉着皇后哭了半天,一句落地的话都没有说出来。 长安城的局势,在文官集体划水,两位节度使的全力推动之下,朝着另一个方向推动。 在这种暗流汹涌的关键时候,除了林齐两家之外,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在这一刻,林某人的大手狠狠扯动缰绳,让这辆行驶了二百多年的马车…… 硬生生调了一个方向。